2025年我市“两会”期间,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了一批关乎改革发展、民生福祉的建议和提案。市政府高度重视建议、提案办理工作,各承办单位履职尽责积极推进落实。10月17日起,《十堰新闻联播》推出“民意连心桥 办理见真章”专栏,追踪一批建议、提案办理情况及取得的成效。
一方小小的窨井盖,关系着万千市民的“脚下安全”。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,人大代表提出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窨井盖管理工作的建议》。市城管执法委高度重视,积极开展系统治理,抓紧推进建议办理工作。

近日,刚下夜班的市民李女士像往常一样驱车回家。她告诉记者,过去这里的井盖存在松动、翘起问题,尤其在夜间会对安全造成影响,现在井盖更新后,松动、颠簸及噪音现象已基本消失,她上下班十分安心。
此前,十堰使用的是传统灰铸铁材质井盖,井盖与井座之间“硬碰硬”,车辆碾压时易产生噪音。在经过反复碾压下,容易出现裂纹甚至破碎。在连续三年的建议中,市人大代表王迎鑫持续关注这一问题。

市人大代表王迎鑫介绍,在社区走访过程中,部分群众反映窨井盖破损、沉降、移位,存在安全隐患、噪音扰民等问题,他注意到不同社区、年龄、行业的市民对加强窨井盖管理都有诉求,他认为提出加强窨井盖管理的建议十分必要。
收到建议后,市城管执法委将加强城区窨井盖管理工作纳入了民生实事重点清单,并启动“全市城市窨井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”。
市城管执法委市政处张殷介绍,他们采取“人工逐点核查+电子台账登记”的方式,对全市市政道路上的窨井盖开展拉网式排查,累计普查建档各类窨井盖10万余个。

同时,市城管执法委更换高标准窨井盖,三年累计更换1.2万余套。目前,新一批防沉降井盖正在加紧安装。
市城管执法委市政处张殷介绍,新型井盖在设计上底座加装了调节环,井盖上部设有15公分宽的承压边,实现了更大的承压面积,其稳定性和静音效果相比传统井盖显著提升。

除了硬件升级,十堰还对窨井盖安装内置感应装置,实现“人防+技防”双重保险。
市城管执法委市政处桥梁涵洞管理所副所长徐然介绍,新型井盖内置感应装置,可通过激光发射器探测水位,小型水准仪可感应井盖倾斜角度,并配备GPS定位器判断井盖是否缺失,所有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,为井盖的安全状态跟踪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
目前,全市已在22条主次干道部署智能井盖704个,覆盖污水、上水、雨水、燃气等多种类型。与此同时,十堰还将地域文化融入井盖设计,成为街头微景观。
市民李女士说,井盖问题看似是一件小事,却是直接关系到百姓日常出行的民生大事,市政府对井盖改造升级工作的重视,切实体现了对民生的关切。(全媒体记者 刘嘉辉 特约记者 周扬阳)
编辑:陆兴敏
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