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孩子每餐花费从6.92元降到5.02元,菜品更丰富还营养均衡!”近日,十堰市部分学校食堂经营模式调整后,家长们的点赞声不断。自今年4月启动“校园餐”专项整治以来,我市纪检监察、教育、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聚焦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通过部门联动、智慧赋能、专项治理、社会共治四大举措,构建起全链条、全方位的校园食品安全防护体系,让全市广大师生吃得放心、安心、开心。
部门协同聚合力,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

十堰市“校园餐”突出问题专项整治“突击战”工作调度会召开
市委、市政府将校园餐安全列为民生重点工程,多次专题部署并实地调研,建立“纪委监委+教育”双牵头机制,联动市场监管、财政、卫健、公安等多部门,出台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“作战图”,推行“周汇总、月调度”工作机制,压实“党政同责、部门联动、学校主责”责任链条。为畅通群众监督渠道,全市各中小学在家长群及校园显著位置公开举报电话和二维码,实行投诉咨询“日清日结”,累计收集并整改各类意见建议160余条,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。
智慧监管提效能,434所学校实现“明厨亮灶”全覆盖
“手机扫码就能看食材溯源,AI自动抓拍违规操作”,我市打造的“数字食堂”智慧监管平台让校园餐监管更精准高效。目前,全市434所中小学校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全部接入省“鄂食安”监管平台,通过视频监控+AI识别技术,自动排查从业人员未规范着装、厨房环境不整洁等问题。丹江口市创新16条智能预警规则,大数据模型实时监测食材价格、资金流向等关键环节。全市中小学“数字食堂”平台运营以来,累计监管交易订单16.8万笔,推送整改预警信息1831条,违规行为发生率下降85%,彻底告别“计算器+纸”的传统监管模式,实现食材溯源、加工制作、资金使用等环节全程可视化监管。
专项治理出实招,提质降价获家长点赞
在食材准入环节,全市10个县市区将米、面、油等大宗食材纳入政府采购,实行统一招标、配送和监管,建立供应商准入及黑名单制度,郧阳区对5家违规企业终止配送合同,形成强力震慑。资金保障方面,膳食补助资金被列入“三保”范围,学校每月公示伙食费、采购信息及收支结余;张湾区将营养改善计划学校保障资金提高至3.6万元/人/年,竹山县、茅箭区、房县、武当山特区等多地投入资金将7所托管食堂转为自主经营,直接推动学生每餐平均消费下降1.9元。经开区根据学生反馈意见,优化推出12项杂粮饭、减油少盐菜品,满足学生多元化饮食需求。此外,严把校外供餐准入关,定期对全市8家校外供餐企业负责人进行提醒约谈,动态调整校外供餐企业“白名单”和“风险名单”。
社会共治筑防线,460余场“食堂开放日”邀公众监督

郧西县湖北口中学邀请“两代表一委员”走进食堂
为筑牢校园餐安全“防火墙”,全市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,开展5次联合行动,从严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围标串标案件。竹溪县投入60余万元新建17个学校快检室,提升食材风险筛查效率。同时,全市构建社会共治格局,组建由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家长代表和新闻媒体组成的监督团,开展“食堂开放日”活动460余场次。郧西县73所中小学实现“家长开放日”全覆盖,邀请120余名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10余家新闻媒体及380余名家长代表组成监督团,走进校园食堂,通过实地参观、现场品餐等方式,直观检验专项整治成效,凝聚起校园餐安全监管的多方合力。
编辑:张红艳